政府工作报告(五年报告)

时间:2016-12-25作者:中国·依安来源:中国·依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县人大十六届二次会议以来的五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相关部署,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全县上下营造出经济快速发展、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调优结构、做大总量,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调优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县域经济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到2016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8.3亿元,年均增长6.1%,是2011年的1.35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44.5:32:23.5,调整到目前的40.6:34.3:2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4亿元,年均增长13.4%,是2011年的1.88倍。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6.59亿元,年均增长8%,是2011年的1.5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3.5亿元,年均增长9.3%,是2011年的1.6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20880元和11338元,年均分别增长10%、11.3%,分别是2011年的1.6倍和1.7倍。

农业农村工作迈出新步伐。围绕“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发展战略,转方式、调结构、扩规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粮豆薯总产达到23亿斤以上,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结构调整更加合理。全县玉米种植面积压缩到273万亩,水稻、马铃薯面积分别增加到39万亩、30.5万亩,杂豆、瓜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5.4万亩。大鹅养殖量突破100万只,生猪、肉牛年出栏量分别为54.4万头、11万头,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生猪生产调出大县。规模经营稳步推进。规模经营面积达200万亩以上,规范运行的合作社超过150个,春城马铃薯等6家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2.6亿元,节水灌溉面积达60万亩,有效解决了12.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两次荣获“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千万元以上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41个。在全省率先探索农业物联网服务平台建设。五年植树造林4.9万亩,被评为全国林业合作社建设示范县、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县。国土、劳转、气象、农业开发、供销合作、农经管理、湿地保护、新农村建设等工作扎实开展。

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围绕“产业项目向专业园区集中”发展战略,立足“陶瓷、食品、生化”三大产业定位,抓招商、上项目、建园区、搞服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15户增加到28户,产值、增加值预计分别实现85亿元、15.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1%、14.7%。三大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6.7%。老企业完成优化重组。以博天糖业、奈伦公司为基础,分别组建东方瑞雪糖业公司、鹏程优薯公司并实现了正常生产。新项目实现集聚共生。我县被命名为“中国五色土(北方紫砂)之乡”。日用工艺陶瓷产业纳入全市12个重点推进产业。引进的百佳居、朗盛、辽金源、依烽等项目全部建成投产,产品涵盖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工艺美术陶瓷、特种陶瓷等品类,紫砂产品开发取得成功,建成陶瓷模具等配套项目5个。汇利薯业产销两旺,宫田怡安薯条项目建成投产。鹏程生化年可加工玉米80万吨、水稻30万吨。玉米产业年实现税收稳定在亿元以上。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坚持以商招商、定点定位招商、亲情友情及会战招商。五年来新上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5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亿元。引进国内500强厦门象屿集团与我县鹏程公司联合组建象屿农产公司,已累计缴税 2.8亿元。园区功能日趋完善。陶瓷产业园区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现入驻企业11户。累计投资5.6亿元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平整场地400万平方米,收储土地近160万平方米,建成道路20公里,110千伏安变电站投入使用。

现代服务业取得新进展。仓储能力不断提高。以象屿农产、汇利薯业等为牵动,全县粮食仓储能力达到550万吨,马铃薯仓储能力达到30万吨。物流体系更加健全。依托鹏晟农资物流市场打造商贸物流园区,集农资物流、生产资料、环保建材、饮食服务于一体,功能更加齐全。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电商产业园、依安特产网等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京东网点入驻依安。网店、微店等电商业户达260户,2016年销售额预计达5200万元。金融服务业持续增强。预计到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类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实现67亿元、94亿元,比2011年分别增长181%、285%。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围绕“人口居住向中心社区集中”发展战略,城乡建设成效显著。占地101万平方米的泰安新城从无到有,累计完成投资18.3亿元,建成楼房86栋60万平方米,入住3000户。采取“整方推进、分步实施、异地回迁、梯次进行”方式,大力度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累计投入4亿元完成了依安镇东南、西南社区42个地块的改造任务,不仅使5200户居民告别了“涝洼塘”,而且连片整合建设净地80万平方米。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190套。完成了185栋低温楼改造,实现了全覆盖。加大了供热企业整合力度,集中供热面积达到450万平方米。供水能力不断提升,新建地下水源地和净水厂。改造泥草(危)房2.2万户,建设美丽乡村试点村49个。森林植物园成为靓丽一景。累计投入10.72亿元,修建改造城区道路36条19.7公里,铺设黑色路面近20万平方米,新建农村公路148.5公里,改建危桥18座,饶讷公路依安段建成通车,北富高速依安段进展顺利。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提高。新建、改扩建校舍35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到28所,2016年高考本科进段率居全市第二。开设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举办紫砂陶艺培训班,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卫生医疗条件有了新提升。积极改善城乡就医环境,累计投入1.44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城乡医疗业务用房94处6.4万平方米,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完工,人民医院、中医院晋升为二级甲等医院。文化体育事业有了新进展。县文化艺术中心投入使用,建成县乡村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被评为第二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乡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环保力度持续加大。主体责任全面落实,监管机制不断完善,秸秆禁烧和粉碎还田力度不断加大,节能减排措施全面落实,城乡污水排放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城内新建污水处理厂1处,进一步完善了污水管网配套设施,日处理能力达到2万吨;乡镇新建污水处理厂3处,城乡环境质量得到了保证。

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围绕“民生服务向基层群众集中”发展战略,就医、养老、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全省率先实现尿毒症透析、农村妇女“两癌”和14周岁以下儿童“两病”药费100%报销。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民政优抚、救灾救济、居民养老政策全面落实,各类养老保险参保24.2万人,被评为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发放城镇小额担保贷款及农村妇女小额贷款3.2亿元,支持9046人创业。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8万人次3643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扶贫攻坚成效明显。坚持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突出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脱贫,并整合政策资源和全社会力量保障脱贫,高标准完成了脱贫攻坚阶段性任务。2016年全县可脱贫1.7万人,占总目标的59.3%。

安定稳定持续向好。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完善打防控体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六五”普法顺利完成,被评为全省“六五”普法先进县。坚持县级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畅通沟通渠道,努力解决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有效维护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同时,县档案馆建成并交付使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扎实推进,审计、武装、物价、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深化改革、破除瓶颈,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经济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抓住“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机遇,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建水稻浸种中心、病害禽畜处理中心等“五个中心”和产权交易平台、农经信息平台、水利服务平台等“七个平台”;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扎实推进。积极稳妥推进“营改增”税收改革。探索出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新路子。

民生领域改革初见成效。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制度全面落实,适时调整生育政策。城乡医疗保险完成整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扎实推进。实施厂办大集体改革,惠及3712人。

行政领域改革稳步实施。药监、质监和工商局整合为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和计生局合并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不动产登记改革稳步实施。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务实创新、依法行政,民主法治进程不断加快。

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遵守中央和省市县各项规定,工作作风持续好转。坚持民主集中制,对涉及“三重一大”等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集体决策。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简化办事流程,县政务服务中心入驻审批服务及综合代办部门28个,进驻事项229项,办结时限压缩了65%。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既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行政效率。制定并公开行政审批部门权力清单,精简行政审批事项29项。设立7912345为民服务热线,24小时为群众服务。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751件,政协委员提案730件,办结率达98%。

各位代表!奋斗历程难以忘怀,发展经验弥足珍贵。回首过去的五年,我们深刻体会到:要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保持科学的战略定力,始终坚持县委的正确领导,围绕县委确定的“四个集中”发展战略,用更扎实的举措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必须保持坚决的执行力,政府工作关键在落实,执行力决定工作落实的效果,没有一股韧劲和冲劲,就不能在沼泽地上建起经济开发区;没有一股韧劲和冲劲,棚户区改造就不会取得这么大的成效;没有一股韧劲和冲劲,民生事业就不会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必须保持和衷共济的强大合力,坚持几届班子确定的“陶瓷、食品、生化”三大产业定位不动摇,人大、政协牵头包扶重点项目,各级组织齐心协力,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才能形成众志成城、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才能用更好的方法扫除障碍、破解难题、激活内力。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依安在经历宏观环境新变化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考验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委的坚强领导、统揽全局;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离不开全县各级组织、各界人士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耕耘、团结协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依安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县域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较为突出,“陶瓷、食品、生化”三大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还不够强,特别是还缺少创税型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还不够大,区域特色作物的品牌和产业还没有形成,农产品市场竞争和农民增收乏力。三是城乡建设和管理不够均衡,配套设施不全,产城融合不紧,城乡公共服务失衡,特别是农村发展仍然滞后,统筹城乡发展任务依然艰巨。四是民生事业发展水平不高,与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五是财政压力大,涉及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刚性支出大,现有财力还是“吃饭”财政。六是部分干部还不适应新常态,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担当意识不强,执行力、落实力亟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有效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发展、快发展面临新机遇。国家制定的进一步加大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支持力度、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等政策,为我县加快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省里实施的“五大规划”、“十大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和“龙江丝路带”规划,加大了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持力度。我市确立的“十二个重点推进产业”,为全县三大主导产业提供了利好。大发展、快发展拥有新希望。我们实现大发展有条件、快发展有基础。经过多年的努力,县域主导产业框架已具备雏形,产业集群式、链条式的良好发展态势已初步显现。农产品、矿产、土地资源丰富,生态和人文环境优越,赋予了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我们乘势而上,蓄势而兴,依安的发展大有希望。大发展、快发展具备新动能。县第十六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为做好政府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对于大发展、快发展,群众很期盼,干部更有激情。只要我们凝神聚力促发展,脚踏实地抓落实,持续发力惠民生,未来五年,依安一定能形成乘势而上、加快发展、赶超跨越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政府上下将积极抢抓国家、省市加快发展的政策机遇,坚定不移地贯彻县委的总体部署,科学推动工作落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县第十六次党代会要求,坚持“陶瓷、食品、生化”三大产业定位,实施“产业项目集群化、特色农业产业化、城乡建设人文化、民生服务精准化”四化战略,有效激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加快活力、和谐、幸福依安建设进程。

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21年末,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5亿元,年均增长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4.4亿元,年均增长5%。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亿元,年均增长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2700元,年均增长3.6%。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5000元,年均增长8%。

为完成上述工作目标,今后五年,我们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加倍努力:

(一)立足县域经济大发展、快发展,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项目集群化”战略,推动主导产业规模扩大、链条延伸、实力增强,提高对县域经济的支撑能力。

推动陶瓷产业向高端高效转型。进一步做大做强建筑陶瓷。扶持百佳居、牧龙王、朗盛等现有企业创优品牌,续建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推进经纬瓷业高档地面砖项目尽快投产达效。深度开发特种陶瓷。依托依烽、辽金源等企业,在防风打火机瓷部件、陶瓷刀具等产品上再创新、再提高。大力推进日用工艺瓷。加快“龙瓷·紫陶”产业园建设,使日用工艺美术陶瓷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突出地方特色,研发生产高端、实用新产品,重点引入高档餐具、高档卫生洁具等好项目。到2021年末,力争新建建筑陶瓷生产线5条、艺术化日用陶瓷生产线5条,大师工作室20个,规模生产日用瓷、工艺瓷和紫砂陶产品,逐步提升陶瓷产业对县域经济贡献率。

推动食品产业向全产业链转型。在薯产业上,支持汇利薯业、鹏程优薯、弘旭淀粉等企业做大做强,年加工能力力争突破50万吨。在糖产业上,加大东方瑞雪糖业原料基地建设,力争年加工甜菜30万吨以上。支持恒新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盘活存量资产,促进糖产业提档升级。在豆产业上,力争盘活黄淮公司闲置资产,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上马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食品等项目,拉动豆产业实现新发展。在畜牧产业上,突出生猪、大鹅和肉牛三大重点品类,强力推进畜牧业工厂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推进河南牧原集团投资20亿元的150万头生猪综合养殖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发挥“中国白鹅之乡”品牌优势,依托博源、依鹤等企业,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开发鹅系列新产品,力争年加工大鹅150万只。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在新兴食品产业上,做好五色豆、弱碱稻、鲜食玉米、芸豆、谷糜、紫花油豆角等特色产品精深加工文章,力争培育2个以上新兴食品朝阳产业。

推动生化产业向多领域转型。推动生化产业由单一的玉米淀粉深加工向生物制药、燃料乙醇、有机肥、新型节能环保产业等多领域发展。支持鹏程生化扩大生产规模,鼓励地依肥业、鹏程肥业拓宽销售市场,推动鑫天瑞基础油炭黑、鑫胜塑料、东旭润滑油项目尽早达产达效,力争5年内生化产业年税收超亿元。

推动园区建设向全配套转型。完善陶瓷园区、食品生化园区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标准。新建陶瓷园区供热厂、CNG天然气站、生活用水管网、防洪堤坝等配套设施,加大铁路专用线推进力度,力争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小微园区辟建企业孵化平台,提高孵化和承载能力。

推动现代服务业向高标准转型。鼓励象屿农产、三利公司、汇利薯业等企业加大仓储设施建设力度,放大农产品集聚优势。到2021年,全县粮食仓储能力达到680万吨,马铃薯、蔬菜等农产品保鲜仓储能力达到40万吨。提升新屯油豆角等农产品集散地建设水平,探索建设双阳畜禽等专业市场。发挥依安特产网等网络平台作用,扩大农副产品网上销售量,提高大鹅、紫花油豆角等特色产品的知名度。

(二)瞄准产业化发展方向,推进农业农村工作转型升级。把“特色农业产业化”战略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根本路径,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方式转变、效益提升。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依托鹏程生化、象屿农产、东方瑞雪、汇利薯业等龙头企业,发展专用型玉米、甜菜、马铃薯等吃配型作物。五年内,玉米面积压缩到200万亩以内,甜菜面积保持在10万亩以上,马铃薯面积增加到40万亩以上。在有国家保护价的主粮作物上做文章,借助引嫩一期工程,力争增加水田面积10万亩。着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建设东北地区规模较大、档次较高、市场畅销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到2021年,全县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发展到50万亩以上,争创绿色有机知名商标2个以上。

进一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升农业比较效益水平。依托现有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引进牵动力强的好项目,进一步延伸粮、鹅、糖、薯等产业链条。立足“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要求,扶持全民跑市场,干部带头找市场,政府自主建市场,进而培育出一大批本地经纪人队伍。积极推广农产品电商、直销配送、农超对接等现代物流方式,实现农业生产与销售“无缝链接”。加快发展观光农业,推动倍丰、鑫达农业旅游观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支持县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建高标准原料基地,规范、提高现有合作社经营水平,支持乡村干部、社会能人带头领办创办合作社和家庭农场。2021年,全县高质量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0%以上。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为特色农业产业化助力。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推动引嫩扩建骨干一期依安灌区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中心村机电井电网改造工程建设。规范现代大型农机合作社发展,促进农机农艺相融合,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以“优质+规模+特色”为主要特征,建设高标准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力度,做到良种与良法相结合。积极应用好农业物联网、云服务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高精准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深化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完成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继续深入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试验,充分释放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做好农业开发、国土、气象、劳转等工作。

(三)围绕提高保障能力,推进财源建设转型升级。强化财税监管,挖掘增收潜力,为加快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立足现有企业,夯实主体财源。综合运用财税金融政策,优化金融环境,支持产业链条长、财政贡献率高、发展前景好的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发展,重点鼓励和支持象屿农产、鹏程生化、东方瑞雪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骨干企业对财政的支持能力。积极破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引导百佳居、朗盛、辽金源等陶瓷企业发展壮大,提高创税能力。

全民招商招好商,培育后续财源。紧盯国内产业高地和优质项目、资金、技术集聚区,坚持精准招商、藤蔓式理性招商,立足现有产业链条延伸抓招商,大力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做到大商小商一起引、大小项目一起上,为财源建设积蓄后劲。坚持项目包保工作机制,为项目提供从引进、签约、建设到投产达效全程服务。到2021年,全县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

宽松经济发展环境,激活新兴财源。坚持县内企业县外企业一样对待、老企业新企业一样对待、大企业小企业一样对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样对待,努力营造公平、有序、宽松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金融资本作用,组建中小企业发展融资担保平台,降低企业贷款门槛,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科学经营土地,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载体。认真兑现引资承诺,落实扶持政策,保护和调动企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严厉查处“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破坏发展环境问题,要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真正把我县打造成投资的宝地、政策的洼地、服务的高地,进而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增强财政实力。

强化税收征管,集聚零散财源。加强对重点税种及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扎实推进“营改增”税制改革,实施综合治税,加大税源监控,及时解决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打击偷、逃、漏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同时,严格预算管理,严控财政支出,确保有限的财力用到刀刃上。

(四)着力改善城乡面貌,推进城乡建设转型升级。围绕“城乡建设人文化”战略,加大建管力度,提升城乡建设品位和内涵,营造更加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优化城乡居住环境。强力推进生态园林城镇建设,着力构建北部宜居生态区、中部商业核心区、南部产业新兴区“三区联动”发展格局。在北部宜居生态区,全面完成泰安新城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植物园配套设施建设。中部商业核心区争取利用三年时间,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利用改造后净地建设带状生态景观公园。同时,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改造提升老旧小区,重点建设园林小区、微地形和小区园林景观。在南部新兴产业区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性景观资源、地热资源为基础,建设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公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力争将依龙镇打造成南部中心重镇,将新兴等乡镇打造成文化旅游乡镇、产业集聚乡镇、养殖专业乡镇和特色经济乡镇,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加大美丽乡村推进力度,按照“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的原则,突出地域特色,留住乡情乡愁,体现人文元素,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打造生态型、人文型、宜居型美丽乡村。

科学经营和管理城镇。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机制。强化社会舆论监督,提高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坚持城管与社区、小区联动,加强老旧小区管理。规范城管执法行为,提升城管执法科学化、人性化水平。依法加强市政设施管理,改善交通秩序,确保县城高效有序运行。加大城市管理投入。探索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立足实际需求购置大型环卫机械,探索网格化管理方式,加快城市管理现代化进程。推动“三供两治”工程建设。加快新水源地、净水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进度,力争2017年投入使用。加大供热企业监管力度,提高供热质量。推动县城污水处理厂高标准运行,推进依龙、中心、新兴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尽早建成并投入使用。

完善城乡交通网络。积极探索PPP等资金筹集模式,改善交通条件。在城区新修和改扩建道路26.2公里。完成县城南出口“平改立”工程。加快推进城乡路网、桥梁建设改造和“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改造升级依明公路、依林公路,乡村道路力争达到“村村通”。全力配合北富高速建设,确保2017年底建成通车。

(五)着眼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推进民生服务转型升级。围绕“民生服务精准化”战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民生服务水平,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坚持产教融合理念,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筑教育“渠”、引科技“水”、浇产业“田”,培养适合县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各类实用人才,特别要持之以恒抓好紫砂陶艺人才培训,年均培训200人次以上。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建立医药分开、管办分离的现代化管理制度,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加。实施人才兴医战略,积极引进、培养、使用和留住人才,解决医疗机构人才匮乏问题。充分发挥“医联体”作用,与省内“三甲”医院结对子,带技术、带管理、带培训、带服务,聘请知名专家坐诊、讲学,努力提高诊疗水平。宣传好、落实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和生育政策,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文化体育工作。引进培养艺术大师,加强县内文艺骨干队伍建设,带动文化事业发展。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力争实现文体活动场所乡村全覆盖。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建设“天蓝”、“地沃”、“水清”、“土净”美好家园为目标,深入开展秸秆焚烧等专项整治,着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城乡水体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废弃物综合利用、畜禽污染综合防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绿化、美化工作力度,切实把造林与“造景”、与农田防护、与小流域治理、与发展林业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加大环保执法监督力度,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医养结合”型社会福利养老机构,逐步推动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同步发展。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和参保缴费率。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严格低保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积极开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的社会关怀。坚持就业优先,完善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落实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全力推进精准脱贫。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建立健全扶贫脱贫长效机制,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帮助困难群众成功创业、充分就业。着力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推进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有效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条件,确保一户不漏、一人不落,确保按时脱贫,确保脱贫不返贫。

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坚持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化解信访难题,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七五”普法深入开展。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经常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同时,扎实推进档案、物价、武装、统计等工作。

三、全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行政环境、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提升政府公信力和社会满意度。

加强学习,增强履职能力。坚持学习培训制度化、常态化,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行政能力,推动政府工作实现新发展。落实专题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空间,通过聘请专家讲座、网上在线自学、深入基层学习等形式,加强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结构调整、应急处理等业务知识学习,调动政府上下想学习、勤学习、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政府干部应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推进新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科学施政,提升服务水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服务民生机制,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对群众关注的事,定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对群众期盼的事,做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做到善谋善为、善做善成、善始善终,真正让百姓得到实惠。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决策、执行和落实全过程,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做到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监督,创新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机制,努力提高办理质量。

转变作风,提高行政效能。贯彻落实县十六次党代会精神,稳步推进“四化”战略,关键是以扎实的举措、过硬的作风狠抓落实。政府上下将大力弘扬恪尽职守、勤勉敬业、敢于担当的工作精神,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勇争一流的工作状态,树立抢前抓早、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完善限时办结、通报公示、奖优罚劣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把县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事,落实到人,落实到具体措施,落实到时间节点,确保每项工作掷地有声、抓有成效,形成人人作为谋发展、层层负责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廉洁从政,树立良好形象。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相关规定,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县委领导,坚决团结一心,守纪律,讲规矩,明是非,提高政府上下的政治觉悟和政治鉴别力。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等相关要求,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加大对土地招拍挂、建设工程招投标、国有资产管理等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防止懒政怠政,惩处失职渎职,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务环境,做到在谋事中求发展、在成事中赢民心、在干事中树形象。

各位代表,依安的发展任重道远,人民的期待催人奋进。刚刚闭幕的县第十六次党代会,已经为我们未来五年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科学的方法、更加务实的作风,勠力同心,真抓实干,为全面开启活力、和谐、幸福依安建设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0

主办 : 依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 : 依安县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 : 黑龙江新媒体集团

联系电话(传真) : 0452-7024044 0452-7027100 E-mail : yianxxzx@163.com

备案号 : 黑ICP备07003579号 网安备案号 : 201101023 网站标识码:2302230001

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或切换浏览器为极速模式,浏览器为1024以上分辨率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